今年6月十大优质配资平台,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一则“每学年学费96000元”的消息引发了热议。
比高学费更令人震惊的,是同样高的招生标准。
7月21日,浙江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普通类第一段平行投档分数线表显示,今年首次招生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(大类招生)在浙江招生计划数为70人,分数线为656分(位次8518),仅比浙江大学省内最低录取分数线(658分)低2分!
分数线堪比浙大这样的国内顶流,学费高到像在留学……
和东方理工类似的大学,近年来冒出了不少。
从早年间的南方科技大学,到同样是今年开始招生的福耀科技大学、大湾区大学……
这些大学是何方神圣、什么来头?什么样的孩子在选择这些大学?
资源背景拉满
新兴大学的崛起
作为2025年首次本科招生的代表,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在浙江省的表现堪称惊艳。
学校2025年只面向浙江省招生,实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类招生,大类招生中所含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(人工智能方向)、电子科学与技术(集成电路方向)、智能制造工程、数理基础科学。
第一学年不分专业,进行通识教育、强化数理基础、提升人工智能素养;在第一学年末开始选择专业。
东方理工的计算机大类招生,分数线达到656分,超出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64分,在省内高校中仅次于浙江大学!
这一成绩背后是其“小而精”的办学定位。
仅招收70名本科生,聚焦电子信息、计算机等前沿领域,并计划十年内达到10000人规模,本科、硕士、博士比例为4:3:3。
自2022年开始,与国内外顶尖高校联合招收联培博士生,已联合招收博士生243人。(数据截至2025年4月)
图源: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官网
学校由教育基金会举办并获政府重点支持,虽学费达到了9.6万每年,不过,对于首届“吃螃蟹”的学生,学校提供四年和学费等额的奖学金。
看起来像是期待第一批新生和学校一起创造新的时代。
东方理工的师资团队已签约多位院士及海外顶尖学者,实验室设备对标国际一流研究机构,与华为、中芯国际等企业建立联合培养计划,确保学生从大二起参与真实产业项目。
从学校官网信息来看,东方理工和中科大、英国华威等老牌名校也有合作,可谓资源拉满。
图源:东方理工大学官网
另一所同样是今年开始本科招生的大学,是福耀科技大学。
图源:福耀科技大学官网
今年,福耀科技大学面向5个省份共招收50名本科生,其中福建省17人,河南省9人,江西省9人,湖南省8人,广西壮族自治区7人。
福耀科技大学由福耀集团创始人曹德旺捐资百亿创办,选址福州高新区,与一汽、百度等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,推行“本博贯通培养模式”。
学校还邀请到了老牌985名校西安交通大学的原校长王树国担任首任校长。
福耀科技大学公布的录取情况显示,今年福耀科大在5个省份的投档分数线均超过610分。
更具体来看,福耀科技大学在广西的投档线已经超过北京师范大学、厦门大学、华南理工大学等985高校和一批211名校;在湖南,福耀科技大学的投档线也超过了北京师范大学、厦门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等一批985高校。
不过,福耀科技大学虽然分数线和东方理工比肩,但学费为5460元/学年,和其他公立大学相似。
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大湾区大学,同样从今年开始招收本科生,学校聚焦于计算机、人工智能、电子通信、机器人等前沿学科。
大湾区大学也是今年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型研究型大学,面向广东省招收80名学生,大湾区大学最低投档分622分,分数线只比中山大学(628分)低6分,跟华南理工投档分数(622分)齐平。
同样新开办、预计2025年首批招生的大学,还有山东的空天信息大学、深圳海洋大学等。
这些大学的共同点,在于他们都聚焦于理工科的前沿专业,不止重视新兴科技,更重视这些科技在产业中的应用,同时和相关知名企业甚至是国家单位合作。
南方科技大学
打头阵的改革先锋
东方理工、福耀科技大学和大湾区大学这样的办学模式,其实在国内并不算新鲜。
早在十多年前,南方科技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就打了头阵。
这么多年的办学实践下来,学校、学生和家长们都“吃到了甜头”。
以南科大为例,作为国内最早的新型研究型大学,南方科技大学已形成稳定的办学模式。
全校签约引进教师1300余人,其中院士57人(含全职院士48人),平均每23名学生就“配”1名院士。
图源:南方科技大学官网
自2012年建校以来,南科大的招生规模从188人逐步扩大至2025年的2300人,录取分数线更是从一本线上30分提升至超985高校20分以上。
南科大今年首次在广东、山东、浙江增设普通批次录取,物理类人工智能专业投档线652分,超过中山大学24分。
估计也是有了南科大打头阵,东方理工等院校才会在今年招生时“一步到位”,直接把分数线和985名校拉平。
南科大的“631”综合评价体系(高考60%、校测30%、学业水平10%)也已成为其他新兴大学的参考模板,吸引着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。
南科大2025届本科毕业生中,超八成选择继续升学深造。
其中,选择境外升学毕业生中,50%被QS世界排名前50的高校录取,包括麻省理工学院、帝国理工学院、牛津大学、新加坡国立大学、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等世界顶尖学府。
选择境内升学的毕业生中,超95%进入“双一流”高校继续深造,其中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录取24人,中国科学院系统录取17人。
而更亮眼、也更直接吸引家长和学生报考的关键,则是就业数据。
南科大就业的毕业生群体中,研究生超八成;粤港澳大湾区和“一带一路”地区就业人数占比近七成;近四成就业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、中国500强企业,所属行业主要为IT制造与服务业、制造业、研究和试验发展、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、金融业等;用人单位包括:华为、比亚迪、百度、小米、航天科工、荣耀等。
从平均薪资来看,本科生平均起薪达25万元/年,研究生则超35万元/年。
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,南科大的发展势头如一匹黑马般凶猛。
没能赶上南科大初创期的家庭,自然把目光移向了新兴的东方理工、大湾区大学、福耀科大等学校,期待能“押中宝”。
中产家庭择校
正在回归“实用”
对于哪些学生来说,报这些大学最划算呢?
首先是分数够到了985,但却不够报热门专业的学生。
其次是计划好本科阶段或毕业后深造的学生。这些大学都有丰富的海外大学交流以及合作机会,海外升学率也很高。
还有就是瞄准了当地就业的学生。很多这类大学都与当地知名企业有合作,也受到当地政府扶持,毕业后在当地就业很有优势。
越来越多中产家庭在择校时,优先考虑专业就业前景,而不仅仅是看学校排名,对教育的期待也从“获得文凭”转向了“培养竞争力”。
例如,福耀科技大学“本博贯通”的学制,能缩短学习周期,快速积累行业经验。
这些大学也无一例外,都聚焦于新兴科技产业,把高等教育和生涯教育做到充分适配。
新兴大学的崛起使学生本身也拥有更多议价权。
例如,南科大的“631”综合评价体系(高考60%、校测30%、学业水平10%),改变了过去高考“一考定生死”的老模式。
此外,这些大学中不少都是大一学通识教育、大二定专业,自由度和弹性更大,适应学生的动态发展需求。
综合性的评价体系、灵活的专业设置,这些显然都在向世界级名校看齐。
人工智能正势不可挡地侵入全行业,人人自危会不会被AI替代的当下,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家庭的长期战略投资。
是选择传统大学的传统专业,还是在新大学的创新专业谋一个机会?
一批考到高分的学霸家庭,已经做出了大胆的选择。
新兴大学的崛起不仅是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,更是中国高等教育从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质量提升”的缩影。
对于中产家庭而言,选择这类大学需要跳出传统思维框架,关注其办学模式的可持续性、行业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学生发展的多元出口。
正如福耀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所言:“第四代大学的本质是打破边界,以科技赋能重塑教育生态。”
在这个技术迭代加速的时代,能够将前沿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、将产业需求融入教学体系的新兴大学,或许正是中产家庭实现教育投资价值最大化的最优解。
-每日教育新知-
杨帆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